五山湖杯数学建模大赛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首 页 | 五山湖 | 数学建模 | 自然现象 | 思想源泉 | 木棉芒果 | 礼品收藏 | 珊瑚礁 | 百步梯 | 联系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模杂志 

2012 A 杨振宁教授和李政道教授谁更聪明
发布日期:2012/5/6 0:01:55
 点击:4463
2012 A 杨振宁教授和李政道教授谁更聪明

 

风华正茂的李政道(时年31岁)和茂林修竹的杨振宁(时年35岁)于1956年发现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现象,不仅改变了物理学界根深蒂固的观念,而且破天荒地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杨振宁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方程”。这些科学贡献让杨振宁教授独登华人学术的顶峰。

 

此外,杨振宁教授与李政道教授的分裂更是当今学术界的世纪难题,两人争论的焦点是,(1)谁首先闪现了突破宇称不守恒想法的灵感。(2)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是谁主笔。

 

杨振宁教授在回忆中说,5月底他得了严重的腰痛,不得不在病榻上口述,请他的夫人杜致礼帮忙笔录,才把那篇得奖的论文写出来。由于杜没有受过秘书的专业训练,所以是逐字逐句手写下来的。论文的题目是〈在弱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杨追忆说,成稿後给了李过目,李作了几处小改动。接着他便把稿子交给布鲁克黑文加速器部门的秘书凯克小姐 (Barbara Keck),请她打字。6月22日论文完全打好,并且标上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的编号,然后投寄给《物理评论》杂志。10月1日刊出时,题目却被改成了〈对于弱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杨说,论文发表后,他们静待实验的证明。

 

 李政道教授却反驳说,4月上旬,他把宇称不守恒思想的突破告诉了斯坦伯格後,就全力投入撰写奇异粒子的弱作用领域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分析和论文的撰写工作,题目是〈奇异粒子弱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这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根本与杨毫无关系。后来他的这篇论文,作为他与杨合写的获奖论文的後半部,并发表在10月份的《物理评论》上。他强调说,弱作用中宇称守恒质疑虽然是他起的头,也是他主的稿,但很重要的第二步,即宇称不守恒的系统理论性分析却是两个人合作完成的。

 

5月底,李根据自己4月份的稿子以及两人5月份合写的稿子,写好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论文,完全不是像杨所说那样,忍着腰痛口述而请他的夫人杜致礼笔录。他写好後接到杨的电话,说他腰痛,下一次不能如期来纽约。李说他在电话中告诉杨,已经请哥大物理系理论物理组的行政助理艾琳?特拉姆(Irene Tramm) 女士打好字了。既然杨腰痛,他就就将打好的稿子全部邮寄给杨。几天之後,杨来电说,已全部过目,写得很好,唯一的提议是,题目可否改成《在弱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因为一般物理论文标题上都不用问号,杨说如果使用问号,可以更引人注目。又说,他可以为出版一事作出安排,因为《物理评论》的办公室和他的办公室比邻,改了题目後可以直接交给《物理评论》。后来,该杂志编辑不同意标题使用问号,又改回到他原来的标题,也就是他们得奖的论文标题。

 

两人争议的第一个问题很难判断,第二个问题,你能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文章“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符合谁的文笔,到底是谁亲自写的?回答杨振宁教授和李政道教授谁更聪明?

 

 
收 藏 推 荐 打 印 关 闭


最新录入  
 · 2019年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
 · 第一届“百农杯”数学建模竞赛...
 · A Microcircuit...
 · Burst firing t...
 · 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回执
 · 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论文...
 · 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征文通知
 · 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学术...
 · 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第...
 · 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
相关内容   更多>>
 · 第一届“五山湖杯”数学建模竞...
 · 2011 A题 你在福布斯全...
 · 2011 B题 高层建筑的电...
 · 2011 C题 真假银元的鉴...
 · 2011 D题 环球旅游的路...
 · 第一届“百农杯”数学建模竞赛...
 · 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回执
 · 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论文...
 · 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征文通知
 · 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会议学术...
 
声明 | 报名须知 | 联系方式 | 五山湖 技术支持:郑州建网站 Copyright (c)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